转自:临沂发布
2024年12月6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毕黎明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徐勤勇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解修波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戴光磊沂南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毕黎明(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临沂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向现代物流迈进”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断做大物流优势、培育产业动能、推动转型突破。在我们加快迈向现代物流的关键时期,2022年6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启动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与济南组成城市群,联合申报参评,携手入选了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为临沂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带来了重大机遇,对纵深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临沂模式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入选后,我们编制方案、布局项目,按照“片区集聚、功能互补”的原则,谋划布局临沂国际陆港、临沂东、临沂空港、临沂南、临沂疏港综合货运枢纽和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六大枢纽集群。经过2年多的不懈努力,其中22个项目实现投产见效。“济南-临沂”城市群连续2年获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年度绩效评价最高档——A档,也是首批15个城市中唯一连续两次获得最高档的城市群。今天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项目进展情况:
一是临沂国际陆港综合货运枢纽集群。该集群为公铁联运型,位于现代物流城核心片区,主要服务商城贸易、木材加工等产业,定位为临沂物流核心区、多式联运样板区、国际班列集结地。计划建设项目17个,其中济铁物流园海关监管站、多式联运平台、集疏运公路和中通快递鲁南电商产业园等13个项目已投入运营;济铁物流园区综合物流项目总体进度达到85%;财金智慧云仓多式冷链物流园1号—5号仓库主体已全部封顶,6号钢结构主体完成90%。
二是临沂东综合货运枢纽集群。该集群依托临沂东站、临沭铁路货站,布局为公铁联运型,主要服务钢材、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计划建设项目5个,其中新丝路中俄物流产业园、临沭多式联运物流园等3个项目投入运营;远海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园正推进入园铁路专用线建设。
三是临沂空港综合货运枢纽集群。该集群依托临沂启阳国际机场,布局为陆空联运型,主要服务跨境电商、高端冷链、智能制造、邮政快递等产业。计划建设项目2个,临沂邮件处理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完善配套设施。
四是临沂南综合货运枢纽集群。该集群位于罗庄区,为公铁联运型,主要服务陶瓷、能源等产业。计划建设项目2个,临沂市南部公铁货运物流园正在加快建设,通达南路取直工程计划年内竣工通车。
五是临沂疏港综合货运枢纽集群。该集群位于临港经济开发区,为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型,主要服务高端不锈钢、先进特钢等产业。计划建设项目5个,其中,临沂临港疏港铁路、永锋铁路专用线、如通铁路专用线和绿源智能充换电站4个项目已投入运营;临港智慧多式联运物流园正在完善配套设施,预计于2025年建成使用。
六是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集群。该集群位于沂南县东部,为公铁联运型,主要服务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是我市北部地区重要的粮食、化工等大宗货物集散枢纽。计划建设项目2个,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港汇铁路专用线均已投入运营;该枢纽集群配套的物流仓储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建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集群,推进各类运输方式融合发展,是促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用足用好奖补政策,加快打造陆海空统筹、全方位拓展、一体化协同的综合货运枢纽。一是加强枢纽设施“硬联通”。围绕“六大枢纽集群”布局,全力推进临沂济铁物流园、兰山财金智慧云仓多式冷链物流园、临港智慧多式联运物流园等23个项目,确保达标验收,助力货畅其流。二是强化规则标准“软联通”。加快推动多种运输方式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完善与济南的联合工作机制,加快启动多式联运数据标准化、铁路集装箱运输混装规范等研究,力争至实施期末,枢纽内多式联运换装1小时完成率达到100%。三是提升枢纽能级“促实效”。突出绩效导向,动态跟踪项目,强化监督考核,以优异成绩完成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收官之战”,早日建成“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
答记者问
齐鲁晚报记者提问:临沂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已有2年多的时间了,请介绍一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徐勤勇(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自临沂市入选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作责任,动态跟踪项目,做强物流规模优势,补齐多式联运短板,全市铁路到发量由2021年1838万吨,增加至2023年2562万吨,铁路运输占比从4.7%跃升至6.7%,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推动形成4大效应。
一、凸显纽带效应,构建“立体互联、衔接顺畅”的综合运输通道。强化与省会经济圈分工协作,通过实施补链强链,推进14个综合货运枢纽及12个集疏运项目建设,初步构建了“东联日韩、西进欧洲、北上俄蒙、南拓东盟”的国际物流格局。截至目前,建设综合货运枢纽面积175万平方米、新改建集疏运线路107公里,国际公路运输1187车次,中欧班列到发390列,执飞至韩国全货机航线118班次,临沂港发送货物6.2万标箱。
二、凸显联运效应,打造“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的物流价值洼地。扩大多式联运服务规模,推动产业组织效率、要素配置能力提升,主要枢纽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标准化运载单元使用率达94%;临沂济铁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平台、顺和物联公铁联运“一单制”平台上线运营,多式联运“一单制”平均压减运输时间15%以上;已投入运营的4条铁路专用线,累计完成铁路运量2660万吨,为企业节省运费1.2亿元。
三、凸显集约效应,构建“节能环保、低碳生态”的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交通物流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累计购置更新电动叉车、电动配送车、电动重卡等绿色化设备1450余台套,建成智能充换电站4座。临沂疏港综合货运枢纽打造了“国际海运+国内铁路运输+新能源重卡短驳”的全程零碳排放物流链,相关做法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实施典型案例。
四、凸显集聚效应,壮大“产业融合、链式发展”的枢纽经济。以货运枢纽为核心,创新产业链上下游运输模式,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目前,临沂国家级、省级产业开发区均位于枢纽集群5公里范围,综合运输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集聚效应明显提升。2023年,临沂商城物流总额9334亿元,枢纽经济上缴利税规模近80亿元、枢纽经济区企业约3200家、就业人数7.8万人,进一步加快了“商仓流园”一体化步伐,有效提升了“临沂商城、中国大集”的首选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为契机,抓实枢纽项目建设、抓严奖补资金监管、抓好绩效评价管理,全力提升综合货运枢纽韧性,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大众网记者提问: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在发展多式联运、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解修波(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一直以来,临沂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始终将实施多式联运摆在突出位置,长期推动公、铁、海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政策的顺利实施,对我市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是推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依托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这一重大利好政策,加快六大货运枢纽集群建设,为多式联运发展、运输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在33个建设项目中,涉及多式联运业务的项目共17个,济铁物流园海关监管站、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等13个项目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布局。
二是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多种运输方式信息互联互通,将临沂济铁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平台、顺和物联公铁联运“一单制”平台2个信息化项目纳入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清单,给予政策支持。目前,济铁物流园多式联运平台已运营,已注册承运司机115名,纳管承运车辆183辆,平台对接客户25家,今年以来,承接接取总运单量10000余单,承运商成功竞价10265次;顺和物联“一单制”平台已试运营,多式联运正加速智能化转型。
三是支撑试点争创。依托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积极争创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山东临满欧、山东建投新丝路、永锋临港等3家补链强链项目实施企业成功申报2023年、2024年山东省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目前,我市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总数达6个,占全省15%,共获得省级奖补资金1500万元,申报试点工程数量及奖补资金数额均位于全省前列。
下一步,我们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角度,全力抓好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实施,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动我市交通运输行业降本增效。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提问:刚才在介绍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实施成效时,提到对枢纽经济区发展的利好作用,可否介绍一下具体实例?
戴光磊(沂南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我们沂南县的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在2022年成功入选临沂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具有公铁联运、仓储物流、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等功能,是一家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物流园区。2年多来,在补链强链政策强力支持下,山东港汇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加快建设铁路专用线、仓储及物流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已建成三条共6500米的铁路专用线、4.7万平方米仓储、10万平方米堆场。自2023年4月园区试运营以来,已实现铁路货运量68万吨,营业收入2.91亿元。
此前,山东港汇国际物流园周边企业所需的粮食产品一般由东三省、内蒙古通辽等地通过公路运输发送。园区运营后,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进中长距离货物“公转铁”,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了运输组织效率。经综合测算,采用“公铁联运”方式每吨可为企业降低50元成本。目前,园区已中转分拨玉米、糙米20余万吨,累计为上下游客户节省运输成本10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综合货运枢纽集群配套物流仓储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枢纽经济发展,全力服务鲁南经济带区域内的粮食产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