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车新势力集中IPO背后:行业寡头之争渐近,2023年或成分水岭
2.【IPO一线】半导体设备厂商上海富创得开启上市辅导:控股股东为大族激光
3.【IPO一线】上交所:成都华微将于2月17日科创板首发上会
1.造车新势力集中IPO背后:行业寡头之争渐近,2023年或成分水岭
集微网消息,近日,由于资金链断裂,Lightyear宣布停产全球首辆太阳能汽车Lightyear 0,运营公司Atlas Technologies BV也进入破产状态。事实上,不止是太阳能汽车企业,主打锂电技术路线的造车新势力,也有多家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中,仅特斯拉及比亚迪实现盈利,其余公司均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为确保企业有足够现金流支撑企业发展,自2022年以来,多家未上市造车新势力积极奔走于IPO上市前的筹备工作,其中不乏威马、哪吒、极氪等知名公司。那么,2023年谁将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造车新势力集体冲击IPO
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国内二线造车新势力中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车企,至此,加上此前已上市的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以及小鹏汽车,国内登陆资本市场的造车新势力已达4家。
不过对尚未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融资环境却表现得越来越不友好。据行业统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融资额超3600亿元,同比增长超180%;而2022年的融资额大幅降至800多亿元,融资主体也由造车新势力转向传统主机厂设立的新品牌,其中仅背靠广汽集团的广汽埃安,2022年单笔融资额就达到182.94亿元。业内人士警惕称,新能源汽车市场投资热潮正在消退。
在此背景下,IPO上市已成为为数不多的融资渠道,并吸引一批造车新势力急于启动IPO征程。
其中,威马汽车的IPO备受市场关注。该公司一度是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之一,早在“蔚小理”登陆美股市场之时,威马也启动了IPO上市进程,原计划于2021年年初登陆科创板,却由于吉利汽车的一纸诉讼打乱了上市计划;2022年6月1日,威马汽车转板冲击港交所,至今也未能如愿;为缓解资金压力,此前传闻威马已实行降薪、裁员等应对措施。
2022年12月5日,威马汽车IPO之路迎来转机。APOLLO公告称,正计划收购一家智能电动车公司,鉴于威马与APOLLO之间的密切关系,市场分析APOLLO收购标的即为威马汽车,而威马也有望借壳APOLLO登陆港交所,预计交易达成时间最快为今年二季度。
与威马竞逐IPO的还有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其已于2022年12月7日在美国证监会(SEC)递交申请IPO注册声明草拟本,拟募资10亿美元,最快或将于今年二季度挂牌上市,也被认为本轮最有可能率先实现上市的车企。
除了极氪,吉利旗下高端品牌路特斯也计划于今年下半年登陆纳斯达克,已于今年1月31日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L Catterton Asia Acquisition Corp达成最终并购协议,计划下半年挂牌上市。而该公司早在2022年2月就已制定2年内上市的计划。
若论估值,目前国内未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中,广汽埃安已拔头筹,其于2022年三季度完成股改,至2022年10月20日,市场估值超1000亿元。据市场消息,埃安已于2022年底上报公开募股申请材料,正式冲击科创板,计划于今年底挂牌上市。
销量领先的哪吒汽车,根据三六零公告,该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完成股改,并计划于2023年冲击港交所,拟募资10亿美元投入新车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赴美IPO、科创板IPO计划均落空的爱驰汽车,目前计划借壳华夏博雅(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登陆纳斯达克,期望于2023年完成交割上市。
此外,东风岚图、上汽智己、上汽飞凡、阿维塔、高合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制定了独立上市计划,目前仍在筹划当中。海外造车新势力同样在积极IPO,如越南的VinFast,也计划今年挂牌纳斯达克。
上市背后寡头之争渐近
除了背靠东风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本轮多数造车新势力期望能在2023年登陆资本市场。不过受大环境影响,“现在并非IPO的最佳时机,估值可能难以达到预期。”即便业内人士如是认为,二线造车新势力仍然急于IPO上市。
某业内人士认为,“缺钱”是促使这些企业加快上市的重要原因。
威马汽车资金紧张,汽车销量不力又加剧了这一恶性循环,市场认为,威马是最迫切需要上市融资的公司,威马汽车此前在港交所IPO招股书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未能按可接受条款获得充足融资,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此外,我们需要大量资金以采购足够的重要原材料及部件,特别是对我们智能电动汽车至关重要的高端芯片以及电芯。”事实上,威马汽车港交所IPO失利后,公司已于2022年年底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中。
与威马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爱驰汽车,这也是一家“老牌”造车新势力,但成立至今销量堪忧,同时陷入资金链断裂、团队离心的发展困局,上市融资则成为其为数不多的自救之道,否则或将步“云度汽车”后尘。
值得注意的是,背靠广汽集团的埃安也计划今年挂牌上市,该品牌表面看并不缺钱,但业内人士表示,“广汽集团倾注了太多资源给埃安,为了保证销量,广汽其他品牌都要给埃安让道,但它到现在还在亏本投钱。”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无奈吐槽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同时埃安的汽车销量也有待提高,今年1月,埃安销量仅略超1万辆,大幅低于理想汽车的1.5万辆,有车评人甚至说,“不开网约车,谁买埃安。”
成长迅猛的极氪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吉利倾注资源用2年时间助力极氪月销量破万,但其对吉利来说无异于一头“吞金兽”,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上半年,吉利净利润为15.52亿元,而极氪净亏损就高达7.59亿元。
可以说,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亏损仍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基本现状,推出问界后,赛力斯2022年预亏超35亿元,亏损同比翻倍;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上市后,北汽蓝谷2022年同样预亏超52亿元。
据行业统计,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汽车最烧钱,2016年至2022年Q3,累亏已超700亿元,目前尚未盈利,而其预计2023年每季度将持续投入30亿元用于研发;理想汽车今年研发投入也预期达百亿级。
不过头部造车新势力借助资本市场,拥有充沛的现金流,截至2022年9月30日,蔚来汽车账上现金为514亿元,理想汽车等价现金流为558.3亿元,小鹏汽车也握有401.2亿元,足够三家公司继续运营。
而对其他造车新势力而言,一旦资金枯竭,等待他们的将是加速被边缘化,如恒大汽车和宝能汽车,在母公司陷入经营危机后,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造车进度几乎戛然而止。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竞争到最后行业里面会产生几个寡头。”而能否成为寡头,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校对/占旭亮)
2.【IPO一线】半导体设备厂商上海富创得开启上市辅导:控股股东为大族激光
集微网消息 2月9日,证监会披露了关于上海大族富创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富创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
据了解,上海富创得是大族激光的控股子公司(子公司美国富创得成立于1979年,于16年被收购进入大族体系),其持股比例为76.50%。
上海富创得于2017年3月入驻上海市闵行区大族企业湾园区,项目总投资2亿元,第一期投入5000平方米厂房使用。公司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近40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传承,在晶圆片传输(SORTER/EFEM)技术、标准机械界面(SMIF)技术、超洁净光罩片/EUV自动化解决方案、无人车(AGV)自动搬运、晶圆级洁净室自动存储系统和RFID物流追踪系统等技术上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为国内半导体生产线自动化提供行业内最权威的流体整合方案。
美国富创得为上海富创得全资子公司,目前员工总数约20人,专注于“光刻机前端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和销售业务,服务对象以欧美半导体市场为主。公司自1979年成立以来,专注半导体晶圆自动化领域超过40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客户资源,其专利和技术积累已全部转移到上海富创得,使上海富创得公司成为全球化国际公司,业务可以覆盖全球市场及客户。
富创得公司产品定位为“半导体晶圆传输系统及核心组件制造商”,业务定位为“晶圆及类晶圆传输系统(含存储)及核心组件制造商,半导体、泛半导体及其他行业相关技术和专利扩展应用授权商”,全力投入“半导体晶圆传输系统及核心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打造半导体晶圆传输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3.【IPO一线】上交所:成都华微将于2月17日科创板首发上会
集微网消息 2月10日,据上交所披露公告称,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华微)将于2月17日科创板首发上会。
成都华微专注于特种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测试与销售,以提供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产业发展方向,主要产品涵盖特种数字及模拟集成电路两大领域,其中数字集成电路产品包括以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为代表的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及微控制器等,模拟集成电路产品包括数据转换(ADC/DAC)、总线接口及电源管理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控制、测量等特种领域。
成都华微作为国家“909”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国家首批认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连续承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FPGA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高速高精度 ADC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速高精度 ADC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异构可编程 SoC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内少数几家同时承接数字和模拟集成电路国家重大专项的企业。
在技术与研发方面,成都华微高度重视对产品及技术的研发投入,近三年自筹及国拨研发项目累计研发支出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 55%。公司已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成果,整体技术储备处于特种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第一梯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软件著作权等,在大规模 FPGA 及 CPLD、高精度 ADC 等领域相关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 46.19%,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及人才梯队。
在产品方面,公司同时具备数字与模拟领域集成电路产品设计能力,产品覆盖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数据转换(ADC/DAC)、存储芯片、总线接口、电源管理、微控制器等多系列集成电路产品,具备为客户提供集成电路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高度重视产品从研发到交付各道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了特种集成电路检测线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 DiLAC 认证的国家级检测中心,具有较为完备的集成电路成品测试能力。
在市场方面,成都华微高度重视对于客户的售后服务,建立了具备丰富专业背景的技术支持团队,现场工程师可以协助客户进行产品的技术验证及应用支持,及时向产品设计部门反馈客户的需求,并解决客户在产品应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经过多年的市场验证,公司的产品已得到国内特种集成电路领域下游主流厂商的认可,核心产品 CPLD、FPGA 以及高精度 ADC 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 阅读
1.安靠上海严正声明:公司没有从中国搬离计划 目前没有裁员计划
2.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出炉,宁德时代晋级六冠王,比亚迪将夺全球第二
3.比亚迪“降价”,2023款秦PLUS DM-i 9.98万元起售
4.造车新势力集中IPO背后:行业寡头之争渐近,2023年或成分水岭
5.国巨斥资2.31亿元购买生产设备 预计明年MLCC产能提升10%
6.TCL科技:车载显示业务在客户导入、项目开发和量产出货等方面进展顺利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